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山水德清 >> 德清特产
文字:   打印

村民热议 咱究竟该舞狮还是舞羊
www.dqnews.com.cn 2014-04-2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认为还是保留历史,应该要舞狮”,“可是,舞羊更符合德清的蚕桑文化”……郭肇村村民代表与县文化馆非遗办工作人员一起,齐聚郭肇村文化礼堂讨论非遗项目“叶球灯”。

“叶球灯”是地方独有民俗

  据县文化馆非遗主任余筱璐介绍,“叶球灯”在以前是“狮子绣球灯”。是德清地区独有的民俗项目,它的形式不同于常见的身披狮服由人扮演的南狮和北狮。从形式上来说,可以称为“郭肇手狮”或“武康手狮”。传统的绣球灯既是彩灯又是舞蹈,同时也是一种元宵期间的民俗。和其他地区的手狮相比,它不是狮子与狮子之间的嬉戏,而是以马步跳跃用手狮去调绣球,锣鼓伴奏,绣球的形状也很独特,由四个竹篾绣球组合而成。

  每年正月上灯之日开始的半个月内调灯,调灯可有“里元宝”和“外元宝”两种阵势,村民将表演队伍请进家门绕八仙桌脚跟调灯,以示吉利辟邪。

“叶球灯”的传奇史

        说起“叶球灯”的来历,据传承人郭肇村村民朱连法介绍,郭肇村在明朝时是姚氏家族的主支,当时姚家出了个姚太史在京城当官,姚太史见京城的舞狮好看,就将“绣球灯”带回了家乡。

  余筱璐说,根据已有史料的考证,看狮子绣球灯还有禁忌,“坐月子的妇女不能看,看了绣球灯会燃起来。”相传,老一辈的在德清表演时,坐月子的妇女去观看,结果灯烧了起来,被弃河中。没想到三天后竟逆流而上漂到了上游的郭肇村,当地村民将灯捞起,于是便在该村传了下来。

  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期,参加嘉兴地区汇演时,出于生产要求和政治因素,舞狮变成了舞白羊,绣球也变成了桑叶球。“叶球灯”也因此得名。不过因“白羊”与“白养”谐音,村民也放弃了进家调灯的习俗。在文革期间,叶球灯表演中断,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

  “叶球灯”曾获得2001年浙江省广场灯彩舞蹈大赛金奖,并参加了第五届西湖博览会民间艺术踩街活动。现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代“叶球灯”定基调

       对于“叶球灯”是舞狮还是舞羊,文化馆非遗办工作人员莫傲告诉记者,按照非遗名录的记录,肯定要舞狮,并对道具加以改进,绣球材料可选择抗磨的碳素材料。根据村民代表的意见,舞羊也会保留下来,可作为反映德清蚕桑文化的一种民俗节目。

  对于“叶球灯”的传承,朱连法还是比较忧心。2010年,传承人吴奎老人去世,由朱连法和吴奎的儿子继续传承。不过目前年轻一代只知道如何舞,不知道如何制作道具。

  朱连法表示,会尽量将自身技艺倾囊相授给年轻一代,让“叶球灯”永远传承下去。

作者: 实习记者 嵇海波 记者 程昊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