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流浪老人的心愿:我想回家
www.dqnews.com.cn 2014-06-12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武康永安街肯德基连锁店门前,总能见到一位瘦弱的老人,他默默地坐在那里,脚边摆放一个铁碗,当有人往碗内投放硬币时,老人就会连连道谢。当时,曾经有网友拍摄了照片,并称其为武康的“肯德基老人”,并引来不少网友跟帖。

  这位老人是谁?他为何流落街头?

  曾经在上海流浪六十年,来德清已经五年

 

  记者在前溪街一条小弄堂里,找到了老人的住所,老人正在切菜做饭。这是一间非常窄小的屋子,一张床,一只小方桌,一堆捡来的瓶瓶罐罐,几乎是老人的全部家当。
得知记者采访老人,邻居们纷纷围了上来。说起老人的为人,大家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老人。邻居沈水琴说:“他见人就笑,待人客气,与大家相处得蛮好。”附近一家浴室的老板说:“自从他搬来这里,我们这弄堂每天被扫得清清爽爽。”房东沈小荣也说:“老人生活艰苦,但他从不拖欠我的房租,还乐于助人。3年前,他在武康街头遇到一位比他年长的乞讨老太,得知她没有住所后,心生怜悯,在本来就挤的屋子里,让出一块地方给她住,直到老太太去世。”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为何如此乐善好施,品性淳朴,且受人尊敬?记者不禁细细打量起老人,老人身材瘦小,却鹤骨霜髯,带有几分江湖侠士风度。从这张满是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上,记者读出了故事。

  老人名叫邵全生,今年83岁,江苏兴化人。3岁时,母亲病逝,父亲收入微薄,日子过得异常艰辛。8岁那年,生活陷入绝境。这时,同村有两个姑娘嫁到上海去,见年幼的邵全生可怜,便将他带到了上海,轮流抚养他。就这样“东住3年,西住3年”,十多年后,邵全生成了小伙子,他意识到,自己成人了,不应一辈子靠别人养活。他辞别了恩人,独自在上海滩谋生。
偌大上海,举目无亲。邵全生从小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迫于生计,他曾在上海大世界前卖过葵花籽,但多数时候依靠捡些破烂、沿街乞讨为生。老人回忆,那时的日子一辈子难忘,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吃一餐是一餐,即使饿死街头,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邵全生租住的小屋


  就在走投无路之时,命运再次眷顾于他,他遇到了一对在酒店做工的同乡老夫妇,60多岁了,膝下无子,他们了解他的境遇后,便邀他一起住,还时常送他衣物,嘘寒问暖。邵全生十分感激,但他无以为报,便认他们为干爹妈,每次乞讨回家,争着帮他们干活,相处得如同一家人。

  当时上海滩流浪行乞者很多,拉帮结派,有人劝他入伙,可以有照应。可邵全生觉得,帮派内鱼龙混杂,会惹是非,独自行乞虽时常受人欺侮,但无损他人,心安。

  解放后,邵全生依旧行乞。乐善好施的人多了,生活有所好转。其间他回家娶妻生子,后又重返上海。文革时“刮台风”,隔一段时间就要被驱赶,他干脆到市郊,那里的人也愿意留他过夜,帮助他。

  在风风雨雨中,老人在上海度过了几十年,足迹遍布上海滩,可老人依旧善良淳朴。他乞讨时从不向人硬要,只是面前放一个碗,让路人随意给。他说,缠着人家去讨来的钱,和抢一样,这种事他不愿做。老人还讲述了一次经历,一天他在捡拾破烂时,见一个女子皮夹掉在地上,他捡起后就追上去还给他。女子见了他很是诧异,好像像他这样的人不可能做拾金不昧的事。
老人感慨地说:“我的命很苦,几乎没有亲情,但是我的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好人,他们教会我做人要安分守己,人穷志不能短。这么多年里,我再苦再难时,从来不偷不抢,不贪图便宜,做事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尽管我捡破烂、行乞一天得不到几个钱,但我绝不会做见利忘义的事。”
 

每天一大早义务清扫弄堂


  5年前,邵全生在上海结识了一位来自德清的朋友,两人相交甚好,这位朋友思乡心切,后来邀请他一起来到德清,从此,邵全生结束了60多年的上海生涯。

  落脚武康后,他依旧以捡破烂、乞讨为生。但是朋友回乡之事,勾起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令他萌生了叶落归根的想法。由于长期在外流浪,妻子因此与他有了隔阂,他已多年没有回家与其团聚。于是这些年来,他只想着早点回家,吃再多的苦也无所谓,积攒尽可能多的钱,回家交给妻子,作为致歉的见面礼。

  然而,一件事打碎了老人回家的梦。两年前的一个深夜,一阵敲门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开门一看,一对夫妇站在他面前,他们是隔壁的租客。女的挺着大肚子,男的可怜巴巴地说,我老婆要生了,急需用钱……老人犹豫了一下,将2000元塞到了男人手中。此后,这对夫妇常常登门,每次都以各种理由开口借钱,老人信以为真,总是或多或少借钱给他们。房东知道后提醒他,说那家人总拖欠房租,不要借钱了。但老人想,别人有难,能帮忙就帮吧!就这样,邻居陆续借走了4000多元。

鹤骨霜髯颇有江湖侠士风度


  不久前的一天,当老人发现邻家夫妇没了踪影时,他简直难以置信,他更疑惑,自己好心相助,怎么会有这样的报答? 4000多元,对于他这个以捡破烂和乞讨为生的人来说,是多少年的积蓄啊!为了攒钱,他一天的花销少得不能再少,一个月舍不得吃一次肉,这钱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啊。老人气得病倒在床,一连数天咽不下饭,只想一死了之。屋漏偏逢连夜雨,此后小偷又光顾老人的家,偷走了他剩余的积蓄和身份证。

  邻居得知此事,纷纷给予邵全生老人安慰和照顾。但是眼下老人两手空空,如何回家?如何向妻子交代?老人并未绝望,于是他又不分白天黑夜去赚回家的钱。
昨晚10点多,记者在肯德基餐馆前,又见到了邵全生老人。老人热情地伸过手来,握住他冰凉的手,记者感慨不已。离开时,老人告诉记者:“只要餐馆还有客人,他想一直守下去。”

 

编辑手记


  身材瘦小,鹤骨霜髯;一生行乞,善良慷慨。武康肯德基老人邵全生的故事让人不禁掩卷沉思。

  也许在现在,丐帮这个行当的水越来越深,市民在对街头乞丐伸出援手时,总会在心里反复掂量。值得称道的是,在几十年的行乞中,邵全生在得到不少人帮助的同时,也乐于帮助别人。善良、热情淳朴的天性并未被长期的艰难乞讨生活所磨灭。

  在捡拾破烂时,看到别人掉下的钱包他会归还;每天义务打扫弄堂,为人和善受人尊敬;邻家夫妻有难,他愿意倾囊4000元相助……用他的话说:“这么多年里,我再苦再难时,从来不偷不抢,不贪图便宜,做事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尽管我捡破烂、行乞一天得不到几个钱,但我绝不会做见利忘义的事。”

  不要去质问他为什么要以乞讨、捡破烂为职业,对这样一个老人,我们还奢求什么?

作者: 撰稿 见习记者 宣言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