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穿过百叶窗,在摊满个案记录表的桌面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斑。姚姝婷刚结束吉祥社区探访,白板上已用彩色马克笔标注出待跟进事项——张奶奶的康复评估、李叔叔的政策申请,每一条都缀着小星号,是她划分的优先级。
大学毕业后,姚姝婷先成为了一名工会工作者,直到接触专业社工组织,才找到将同理心转化为专业助人的途径。她曾赴香港研学参与京蒙“牵手计划”,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德清,加入晨曦社工,目前扎根老年人长期照护一线。
“每个家庭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她说,“而社工要做的,就是成为那个温柔的叩门人,用专业和善意叩开一扇扇心门。”
在姚姝婷的专业认知里,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在生命的脆弱处织就安全网”。这个织网的过程,既需要精准的专业判断,更需要深沉的人文关怀。
单亲女孩因校园霸凌而抑郁休学,家访时,姚姝婷发现女孩抽屉里满是精美手工作品,于是特意在社区市集中为女孩安排了“一日摊主”的位置。从最初躲在母亲身后,到后来怯生生地回应顾客询问,再到最后紧紧攥着赚来的27元钱问:“姐姐,我们下次还能来吗?”女孩的转变让姚姝婷深感欣慰。
也有让姚姝婷倍感挫折的时候。她精心设计的儿童性教育小组因参与人数不足而被迫终止。她当晚就着手复盘,从需求调研到宣传渠道逐一排查。“现在做每个项目,都会先明确‘成功标准’,还会深入社区倾听真实需求。”
十年间,她见证社工行业嬗变:从无人知晓到持证队伍壮大,从单一救济到多元服务。对新同行,她的建议朴实而中肯:只有先提升好了自己,才能陪伴服务对象走得更远。
黄昏时,姚姝婷拿起小组活动手册,为长护险护理员们讲解“工作日常照护要点”。走廊灯光映着她的身影,与暮色相融。她笑着说,不求改变世界,只愿做“持灯者”——在生命裂缝处,用专业织网,用温暖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