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打造高效能社会治理样板?10月19日,“新时代县域治理现代化德清实践”研讨交流会在德清举行。会议系统总结德清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成果,聚焦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路径,40余位长期深耕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德清治理实践建言献策。
共享联盟·德清蔡俊摄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德清下访接待群众时明确指出:“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这一重要论述被简称“三考一答”,德清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县域治理探索征程。
“‘三考一答’构建了逻辑严密的治理方法论体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志明指出,从“考场”的空间搭建(融合实践场、民生场与治理场),到“考官”的权责界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再到“考题”的靶向设计(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最终以“群众满意”检验成效,形成了闭环治理链条。这一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引与实践路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通过视频连线评价:“德清案例提出了好问题,更给出了好答案。”他认为,德清将“三考一答”理念转化为制度化实践,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手段和机制实现制度化,形成了完整的治理体系,依靠制度自运行。德清经验蕴含着县域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元素,构成了一种具有标识性和可复制性的行为模式,为现代县制提供了生动而宝贵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则强调,德清治理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二十年来,无论治理场景如何变化,‘三考一答’的核心理念始终未变,就是提升所有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德清实践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其一,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二,推动数字技术与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智慧信访”等载体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其三,探索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协同,以城乡融合发展破解治理资源不均问题。
德清县委书记王波表示,二十年来,德清始终以“三考一答”校准治理方向:“未来,我们将牢牢把握‘能力水平’这一题旨,紧盯‘问题导向’这一题眼,守牢‘群众满意’这一题根,持续当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试验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德清经验’。”
研讨会上,两份聚焦“三考一答”治理模式的专题研究报告正式发布,系统梳理了德清二十年治理演进路径与核心经验。此次研讨会的成果不仅为德清治理注入新动能,更通过“德清范式”为新时代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与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