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二季新市古镇舞蹈艺术季举行开幕式。本届舞蹈艺术季以“逸”为主题,吸引舞蹈行业专家、学者、舞者、跨界艺术家、全国高校艺术学院专家以及全国舞蹈艺术爱好者齐聚江南再起舞,让千年水乡古镇绽放出艺术与美的绚烂火花。
青石板路映着水光,古运河畔舞韵萦绕。上午10点,开幕式现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女子芭蕾群舞《漪漪水色》作为开场节目拉开了活动序幕。青年舞者以轻盈的舞姿,描绘江南采莲少女们在荷塘间劳作嬉戏的日常图景,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水乡画卷。随着江南水色泛起涟漪,该舞蹈节目的男女主角移步至古镇内,通过在不同实景空间中的表演与流动,自然串联起10余个点位的沉浸式环境舞蹈演出。
演出在古镇街区沿水路前行,结合水岸交汇的多种场景画面,古典舞、芭蕾、民族舞、国标、现当代及街舞等多舞种,古琴、小提琴,以及童声合唱、行为艺术等相继呈现。这场演出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将舞蹈的灵动与古镇的韵味相融合,为现场嘉宾与观众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各个点位被热情的人群团团围住,大家纷纷举着手机相机拍摄记录,观演结束后为舞者送上热烈的欢呼。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第二季新市古镇舞蹈艺术季总导演赵铁春介绍,此次环境演出由书生的一场梦作为缘起,他在梦中邂逅了蚕花姑娘,由此一路寻寻觅觅,以古镇的建筑、水域、街巷为“天然舞台”,衔接起了各个场景的演出,让舞蹈从剧场走向生活,更让“逸”的主题在水与桥、人与景的交融中落地生根。
下午2点,一场持续一小时的舞蹈快闪,再次让市民游客大呼“看得过瘾!”。舞蹈快闪沿着古镇的特色空间铺展开来,每一处都让舞蹈与环境“无缝衔接”。在新市艺术中心,小提琴演奏家黄培烽献上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动人的琴音刚落,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舞者便以一段《秋忆》双人舞接档,一静一动间,尽显舞蹈与音乐的魅力……
不少市民游客沿着舞蹈快闪的路线,一路走一路看,享受这场视觉盛宴。新市居民邵天生感慨:“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高质量的演出,希望一年一年办下去,办得越来越好。”
舞蹈快闪落下帷幕,村舞大赛相继而来。10支参赛队伍涵盖不同年龄层,既有平均年龄59岁的湖州老年大学舞蹈团,也有平均年龄32岁的新市二幼知了舞蹈团,他们带着精心排练的作品,在古镇的舞台上展现民间舞蹈的活力。赵铁春、崔月梅、向开明等舞蹈界的大咖作为评委,为参赛队伍进行专业点评。
湖州老年大学舞蹈团的团员们是这些评委大咖的粉丝。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豆豆作为神秘嘉宾出现时,团员们热情欢呼。“能有这么专业和优秀的评委和嘉宾观看我们的演出,感到特别开心!”团长熊文英说。新市镇蔡界村古之韵艺术团的团员们为了此次演出,认真排练一个多月。艺术团领舞姚刚表示:“期待在家乡展现出我们基层舞蹈团的风采。”
“我已经四次来到新市古镇,第一次来就觉得这里生态优美、底蕴深厚,更打动我的是,今天村舞大赛当中选手和观众们洋溢出来的那种幸福感。它不仅仅是一场老百姓自舞自乐的活动,更是大家对现在幸福生活的一种表达。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应该推广到全国各地,通过舞蹈这样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传递出更浓厚的幸福感。”黄豆豆说。
据悉,第二季舞蹈艺术季从10月22日持续至26日,通过沉浸式环境舞蹈、村舞比赛、人人可舞、舞蹈驻场和快闪、顶尖舞者即兴、舞蹈巡游、舞蹈生态学理论和教学推广学术会议、艺术分享与工作坊、艺术展览、雅集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古镇书写“专业与大众共生、艺术与生活交融”的故事,让艺术真正“扎根”于土地、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