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关键之年,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以“2+3”工作方法和指挥长服务机制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在绿水青山间,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海华,
以“绣花功夫”指挥项目推进建设,
用实干担当书写着
重大项目突破年的“莫干山答卷”。
25亩闲置地“变形记”
三方共赢解停车困局
位于莫干山镇五四村的莫干山悬泳度假村新建高山森林漂流项目已进入收尾冲刺阶段。胡海华正在现场协调项目近期亟待解决的停车问题。
“五一试营业在即,暑期旺季日接待游客可能达到七八千人,车位落实不了怎么办?”莫干山悬泳度假村负责人王立丰的焦虑,折射出旅游旺季的配套短板。了解到这一需求后,胡海华立即展开实地调研,目光锁定游客中心旁25亩速生杨林地——这片林地是五四村流转给县交水集团的“金疙瘩”。
经过五次现场踏勘、三次方案调整,胡海华与交水集团、村委、项目方反复商议,最终敲定了“共享方案”:交水集团保留林木资产,村里承建停车场,经营收入反哺村集体。这一方案既避免了淡季停车场闲置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又解决了速生杨的管护问题,生态账也算得明明白白。
“石子铺路,草皮嵌缝,安排了700个车位。”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赵世明描绘着生态停车场的蓝图。“游客停车赏竹影,村集体年增收破百万,项目方零成本解困——这账算得好!”王立丰的眉头终于舒展:“有镇村协调兜底,我们只管建好运营好漂流道。”
700亩山地“绣花功”
规划师变身“山地调解员”
总投资超14亿元的莫干山裸心生态村项目,因部分区域功能需进一步完善调整,涉及用地规划审批问题。为此,胡海华一周内第三次邀请县自规局建设项目规划科科长顾雄锋到现场商议规划方案。
“一方面调整村庄规划,另一方面通过项目优化,充分利用原有村道、林间道路、水库、水系等资源,尽量保持山体原貌,节约用地。”顾雄锋介绍道。
此外,项目后勤中心用地涉及燎原村部分村民的自留地。面对征迁难题,胡海华带着政策汇编上门“算了一笔明白账”:自留地流转收益、村集体分红增量……一笔笔明细打消了村民的顾虑,签约工作顺利推进。
在山体保护红线前,规划团队采用“针灸疗法”:利用现有村道串联功能区,保留原生水系打造景观带。
“村里做不通的工作,由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直接参与动迁,政策解读更全面精准,也更有说服力,问题一下解决了。”莫干山镇燎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震伟感慨道。
莫干山裸心生态村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达700亩,将打造一个集文化学习、轻奢度假、亲子乐园、野趣互动于一体的高端生态度假项目。
▲项目效果图
自去年1月土建施工进场以来,作为项目指挥长的胡海华每周一和周四都会到现场驻点指导服务,解决施工难点。项目负责人褚晨晖指着效果图表示,项目设立了问题解决的通道,遇到难题及时组织力量攻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3”机制解码
项目攻坚“莫干山算法”
走进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办公室,“一图四色”作战图格外醒目:22个文旅项目倒排工期,68亿元投资分解到月。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4个,均为亿元以上项目,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3个。
?
“指挥长就是‘项目急诊科医生’。”胡海华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遇到卡点问题,度假区和莫干山镇主要领导立即启动“区镇联席会议”;碰上技术难题,马上对接“双进双产”专班;村民有顾虑,村干部和管委会“双组长”上门服务。
度假区建立了“2+3”项目推进机制,包括“一图一清单、一线指挥长、区镇项目联席会议”,并借力县“三长兜底办”“抓重破难”“双进双产”三大服务,将矛盾化解在工地,让问题终结在一线,全方位助力项目推进。
编后语:
莫干山巅,塔吊勾勒出崭新的天际线;剑池之畔,项目攻坚如火如荼。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的顺利推进,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以专业能力和满腔热情为项目排忧解难,推动了一批新形态、新业态项目快速崛起。如今的莫干山,正展现出生态旅游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
-END-